夏至的前三天和后三天及夏至当天。
1、艾灸神阙穴
方法:准备一片0.3cm厚的生姜片,用大头针或者其他器具在姜片上扎多个小洞,点燃艾条。患者平躺在床上,用两块毛巾分别包住穴位上下的衣物,把准备好的姜片放在患者的神阙穴(即肚脐)上,将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穴位3-5cm的位置灸烤,灸烤过程中可以上下左右移动艾条,避免烧伤皮肤。每次灸烤15分钟,每天2次,7天为一个周期。
反映:灸烤一会儿患者会感觉到肚子发热,随后有热量传到脚心,几分钟后腰变热,然后是四肢的末梢感觉到热,鼻尖微微出汗,肚脐周围发红,脚底出汗。胃寒怕凉的患者在艾灸后会感觉肚子很舒服,肚脐周围如果有水珠出现,说明身体里的湿气比较重。
功效:可以缓解胃寒、胃胀、腰胯凉、尿频、尿急、风湿等疾病以及五脏六腑的寒气。
2、艾灸大椎穴
方法:①准备一片0.3cm厚的生姜片,用大头针或者其他器具在姜片上扎多个小洞,点燃艾条。患者坐下,双手搭在另一张凳子的靠背上,把头低下,将生姜片放在大椎穴上,把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穴位3-5cm的位置灸烤,灸烤过程中可以左右旋转或者上下移动艾条,避免烧伤皮肤。每次灸烤15分钟,每天2次,7天为一个周期。②还可以把碎艾叶末捏成塔状,直接放在大椎穴的生姜片上,点燃艾柱,这样的效果更好。操作此方法时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感觉和艾柱的燃烧情况,不要让燃烧的灰落在皮肤上。温度过高时要及时拿掉艾柱,等到皮肤的温度降低后再放回艾柱。每次15分钟,每天2次,7天为一个周期。
反映:暖流从颈部慢慢向下蔓延,大椎穴附近皮肤发热,脖子和后背发热,感觉脖子很轻松,微微出汗,
功效: 有祛风、散寒的功效,能改善因体内寒气过重导致的骨关节不适等症状,对脑供血不足和颈肩综合症也有非常好的缓解作用。
3、艾灸足三里
方法:准备一片0.3cm厚的生姜片,用大头针或者其他器具在姜片上扎多个小洞,点燃艾条。患者坐下,把腿侧放在凳子上,找到足三里,按摩3-5分钟。将姜片放在足三里上,把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穴位3-5cm的位置进行灸烤。灸烤时可以旋转或者上下移动艾条,避免烧伤皮肤。每次灸烤15分钟,每天2次,7天为一个周期。
反映:足三里周围皮肤发红,腿部先感觉到热,然后热感传遍全身。
功效:可以有效调节脾胃不和、脾胃虚寒、肠胃功能紊乱等疾病。经常灸烤足三里还可以延年益寿。
4、艾灸命门穴
方法:准备一片0.3cm厚的生姜片,用大头针或者其他器具在姜片上扎多个小洞,点燃艾条。患者趴在床上,用两块毛巾分别包住穴位上下的衣物,把姜片放在命门穴上,把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穴位3-5cm的位置就行灸烤,灸烤过程中可以左右旋转或者上下移动艾条,避免烧伤皮肤。每次灸烤15分钟,每天2次,7天为一个周期。
反映:在灸烤的过程中患者会感觉热量从腰部开始向周围蔓延,灸烤之后会微微出汗,身体湿气重的患者在灸烤穴位的周围会有水珠出现。
功效:能促进血液对心脏的供给,可以缓解腰胯凉、脊背凉、肚子凉、腿凉、老寒腿等疾病。经常灸烤命门穴还可以延年益寿。
注:
1、在姜片上扎上小孔是为了让艾条的功效发挥得更好,姜片的大小最好是比一元硬币大一点,以便能覆盖整个穴位;
2、在灸烤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感受随时调整艾条和穴位的距离,艾条最好与穴位垂直;
3、灸烤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艾条燃烧的灰落在皮肤上;
4、端午节前后的艾蒿效果最好;
5、要等艾条充分燃烧后再开始灸烤;
6、神阙穴——在脐中部,脐中央;
7、大椎穴——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;
8、把大椎穴搓热以后拔罐放血可以缓解眩晕、呕吐等症状,很快就可以让人头轻眼亮;
9、足三里——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,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;
10、命门穴——位于第二、三腰椎棘突间;
11、皮肤破溃、出血、怀孕前三个月不建议做艾灸,艾灸完以后最好不要受风和洗澡。